在“老有所养”上持续用力

2023-10-17

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。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,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。

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,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大力发展银发经济,加快发展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,努力实现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。

当前,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有哪些探索实践?如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、普惠型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、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?

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,基本养老服务公平性、可及性不断提高

今年5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》,指出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,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。

近年来,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,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,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多层次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加快形成。

——养老服务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。

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。近年来,我国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,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,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壮大,服务质量持续提升,公办养老机构保基本功能进一步增强。

——着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。

近年来,我国着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,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。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,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.6万个,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。

——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,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性、可及性不断提高。截至2022年底,老年人高龄津贴、养老服务补贴、护理补贴、综合补贴分别惠及3330.2万、546.1万、97.1万、67.2万名老年人。全国1395万名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,368万名特困老年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,做到“应养尽养”;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.1万个,其中养老机构4万个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.1万个,床位822.3万张。这些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养老保障持续强化,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发展

今年5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》,指出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,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。

近年来,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,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,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多层次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加快形成。

——养老服务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。

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。近年来,我国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,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,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壮大,服务质量持续提升,公办养老机构保基本功能进一步增强。

——着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。

近年来,我国着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,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。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,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.6万个,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。

——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,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性、可及性不断提高。截至2022年底,老年人高龄津贴、养老服务补贴、护理补贴、综合补贴分别惠及3330.2万、546.1万、97.1万、67.2万名老年人。全国1395万名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,368万名特困老年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,做到“应养尽养”;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.1万个,其中养老机构4万个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.1万个,床位822.3万张。这些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养老保障持续强化,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发展

近年来,我国老龄政策日益完善,老年人多元社会保障不断加强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.5亿人,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%以上。

基本养老金连年上涨,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。

今年,我国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。专家表示,我国连续多年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,更好满足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。

与此同时,我国不断完善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,加快建设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养老“第三支柱”。个人养老金制度去年11月正式启动,截至5月25日,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已达3743.51万人;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一年多来,不少灵活就业人员增厚了养老保障;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覆盖49个城市,截至2022年底,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.69亿,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,年人均支出1.4万元……

规范发展“第三支柱养老保险,加大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力度,将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养老选择,也进一步强化了养老保障。

实现多措并举培养专业人才,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。

老有所养,不仅需要物质保障,也离不开养老护理员、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人才支撑。近年来,各地纷纷出台举措支持养老领域人才培养。北京提出“入学即入职、学习即上岗”的养老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;江苏打造一批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,给予专项资金支持,形成示范激励效应;河南将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、康复辅助器具用品制造等专业纳入职业教育扶持专业范围;不少地方举办护理技能竞赛,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护理人员。

护理人员专业、用心,才能换来老人暖心。近些年,老年服务管理专业的优秀学生成了“香饽饽,往往被养老行业企业抢订。

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,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

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,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,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,坚持共建共享、多元参与,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
综合施策补齐短板,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。

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既要坚持兜好底线,广泛普惠,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;也要改革创新,扩大供给,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、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,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。

加快适老化改造,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。

据统计,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。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需要在居家养老方面不断打通“堵点”、消除“痛点”。近年来,各地各部门持续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,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环境安全水平,有利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。

化政策支持,更好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发展。

更好发展养老服务,需要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。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明确,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、规模化、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。

近年来,优化审批流程、优先用地供应、加大财政扶持、推出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政策“组合拳”协同发力,为养老机构发展建设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。

瞩望未来,在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,更美的“夕阳红”画卷正徐徐铺展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